欢迎你进入创新助理!   注册 | 登录
位置:轻合金铸造产业专题>>资讯>>政策资讯>>内容阅读
两部委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日前,从工信部获悉,两部委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印发。意见指出,坚持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到2020年,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初步建立包装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体系。重点开发和推广废塑料改性再造、废(碎)玻璃回收再利用、纸铝塑等复合材料分离,以及废纸(金属、塑料等)自动识别、分拣、脱墨等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用先进节能和低碳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及装备的推广应用,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绿色化。详情如下:

  两部委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消费[2016]3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商务主管部门,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包装产业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包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世界包装大国地位,推动包装强国建设进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和《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号)等文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包装产业已建成涵盖设计、生产、检测、流通、回收循环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较为完善的体系,分为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包装装备三大类别和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竹木包装五大子行业。2015年,全国包装企业25万余家,包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包装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日趋优化,实力不断增强,地位持续跃升,在服务国家战略、适应民生需求、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能力显著提升,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包装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包装工业已位列我国38个主要工业门类的第14位,成为中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包装产业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重大科技创新投入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高新技术难以实现重大突破,先进装备和关键技术进口依赖度高;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模式仍然较为普遍,绿色化生产方式与体系尚未有效形成;包装制造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低档次、同质化产品生产企业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无序竞争现象未能得到遏制。

  立足现有基础,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品质品牌,必须加强转型发展的全面引导和系统设计。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是促进包装产业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要求,强化对国民经济支撑地位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瓶颈”,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是引领产业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传统生产向绿色生产转变,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包装强国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对接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供给结构优化。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军民包装标准通用、产品共用、技术互通的发展格局。产业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逐步实现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和法规建设,制定《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包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系统评价,推行包装绿色评估和绿色认证制度。加强包装企业和包装产品市场规范管理。加大包装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侵权行为的打击,协同上下游产业完善市场治理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确保包装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研究制定包装分类回收利用支持政策,支持将绿色包装产业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加大对取得绿色包装认证的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低成本、低能耗、近零排污包装工艺与设备研发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对核心技术的支持和品牌产品的推广,提高包装循环利用率。采取奖励、补助等方式,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引导产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基金,支持创新产品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研发和成果孵化。支持行业组织搭建包装企业信用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规范融资活动。

  (三)强化教育科技支撑

  推动包装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快包装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建设,分类引导包装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有序发展,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规模,加大应用型、军地两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对接与匹配。支持建设包装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示范中心(基地)和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基地)等,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产出与转化,为包装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四)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推动行业组织建设网络信息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人才培养综合服务、面向政府的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多元化、全链式的服务平台,建立包装行业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引导包装产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提升行业组织的综合服务效能。加快构建以行业组织为主体、第三方机构为支撑、企业广泛参与、政府指导推动、社会监督协作的“五位一体”行业信用体系,建立包装企业诚信档案、行业信用数据库和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不断完善行业信用监管体制,创新行业信用评价模式。支持行业组织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包装品牌的培育与推广。

  五、组织实施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商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可依据本指导意见,研究制定适合当地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或配套政策措施。各地行业组织要按照本指导意见,加强调查研究、协调沟通,围绕转型发展,编制包装产业发展规划,并加强规划的组织领导和有效实施,确保任务落实、措施到位。各企业要切实承担起落实本指导意见确定的各项任务的主体责任,结合企业实际细化落实,增强改善供给责任意识和主体作用,激发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包装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 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 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