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总统佐科曾表示,实施铝土矿出口禁令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该政策可以增加自然资源的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增长等。
客观而言,印尼自身铝加工能力不足,“一刀切”带来的挑战和影响不容小觑。
长期以来,印尼靠出口原矿产品盈利。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印尼铝土矿产量为2770万吨,但国内仅吸收780万吨。
铝土矿是用于生产铝的矿石。印尼政府希望通过“禁”来促进转型升级——把高附加值的东西留在当地,吸引企业在印尼建厂,既增加税收又增加就业,最终从“资源诅咒”中摆脱出来。
近年来,印尼政府高层又频频提及矿产出口禁令问题。印尼政府为此还出台了相关法律。
“禁铝”能否复制“禁镍”
“禁镍”的成功成为本次“禁铝”的有力依据。佐科多次提及“禁镍”带给印尼的巨大经济效益,包括大幅增加矿产品附加值、创造新就业机会、提升经济品位,乃至平衡印尼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他公布“禁铝”政策时,也以“禁镍”举例说明。
吸收2000万吨铝土矿,并非易事。就在6月9日,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阿里芬表示,目前已经运营的冶炼厂有4座,但因原材料供应短缺目前还无法全面运营。另据该部核查,有7家铝土矿冶炼厂建设进度与向政府报告的不符。另有8座精炼厂正在建设之中。
佐科也坦承,在持续禁止原铝土矿出口的早期阶段,印尼将经历该商品出口量的下降。但两三年后,就会感受到益处。
印尼是重要的能源出口大国。但这个国家的能源矿产“禁止出口”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
从过往情况看,一些出口禁令常处于摇摆状态。如棕榈油出口禁令只实施3周时间;煤炭出口禁令,维持时间不到一个月。
印尼铝土矿和铁矿石企业家协会代理主席罗纳尔德(Ronald Sulistyanto)曾表示,建设一个符合法律秩序的冶炼厂并不像转动手掌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