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凉山矿业”)绿房箐沟尾矿库尾矿污染防治案例成功入选四川省4个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典型应用案例,编入了《四川省生态环保技术2022年度白皮书(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并入选2023年度中铝集团社会责任实践十大优秀案例。
一张靓丽的成绩单,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一项项务实有效的举措,是凉山矿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绿色尾矿库的探索和尝试,是凉山矿业推进绿色尾矿库建设、致力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绘就绿色尾矿库
凉山矿业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推动尾矿库的绿色发展,实现尾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持续“加码”助力尾矿库管理,聚力打造绿色尾矿库,以绿色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尾矿库污染防治不是简单的‘覆土复绿’,而是要注意‘标本兼治’,既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又要通过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尾矿库管理水平。”凉山矿业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委员会,作为公司生态环境管理最高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明确党委领导责任、各单位具体责任,严格实行“责任制+清单制”考核制度,使党建红的“研究”更有价值,生态绿的“理论”更有温度,“技术和艺术结合”更有深度。
强化信息建设,打造智慧尾矿库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尾矿库智能管理的重要举措。凉山矿业从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分析与优化、远程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入手,多维度强化信息化建设,为打造“智慧型”尾矿库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们依托四川省凉山州尾矿库智慧监管平台,将尾矿库库内排洪井,渗滤液收集池等4个重点监控点位接入凉山州尾矿库综合监管平台,建立绿房箐沟尾矿库基本信息‘数据库’”。凉山矿业将尾矿库污染防治涉及的基本信息、责任清单、整治情况等30余项信息录入尾矿库数据管理板块,亮明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身份证”。
2022年,凉山矿业投入200余万元,以国家规范为基础,对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选取初期坝、7期子坝、14期子坝、21期子坝、副坝共五个监测断面布设表面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浸润线在线监测测点,该项目于2023年2月底开始进行试运行,2023年6月接入中铝应急管理系统。改造后系统响应时间更短,数据采集更精准,一旦异常平台及时响应进行报警并通知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实现“科学防灾减灾”和“保障环境安全”的“双效益”。2019年以来公司年度安全环保考核连续合格。2021年,公司荣获中国铜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新增坝下渗滤液回水泵、400KW应急柴油发电机,完善应急事故池总容量1300立方米,凉山矿业以回水泵站、加压泵站、应急事故池等设施组成完整闭合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并增设水泵远程集中控制系统,优化水循环利用系统性能。同时,建立15人每天三班倒的专人巡管制度,强化对使用年限较长管线的巡查,确保坝前渗滤水100%回收利用,持续确保废水“零排放”。
彰显国企担当,打造规范尾矿库
踏上绿房箐沟尾矿库,坝上绿草茵茵,周围青山环抱,蓝天白云相拥,一座绿色尾矿库映入眼帘……
作为尾矿库管理的重要力量,凉山矿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公司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成为尾矿库治理的行业标杆,着力打造“规范型”尾矿库。
绿房箐沟尾矿库严格实施“一库一长两专员”与“一单一策两报告”制度,明确“一座尾矿库一个库长、一个环保专员、一个安全专员”要求,落实“一张尾矿库排查整治清单、一份尾矿库污染防治方案、一份尾矿库治理成效核查报告、一份尾矿库风险评估报告”,切实强化对尾矿库的环境管理,杜绝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此外,凉山矿业与市级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专班联动,按照尾矿库防尘、回水管道、渗滤液收集等12类标准,进行常态化、长效化环境整治,建立了尾矿库整治“一周一调度”“一周一报告”管理体系。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公司废水管理、固废(危废)管理、环境监测、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等各类污染物产排污环节管控“十八项”制度和标准,构建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实行“全链条压实责任、全过程污染防治、全覆盖在线监控、全方位风险防范、全天候应急管理、全领域安全保障”的“六全”尾矿库污染防治新模式,扎实推进尾矿库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9个一级要素,37个二级要素,106个三级要素……凉山矿业着力创建中铝集团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精准管理体系规范》,以实现统一理念、统一标准、统一精度、统一考评,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明确各层级管理职责,细化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环境应急、防扬尘、排尾管道、回水管道、回水池、应急事故池、渗滤液收集设施、尾矿废水排放、环境监测等系列管理单元管理内容,从根本上提升对尾矿库污染防治的精准化管理水平,打通管理“最后一公里”。2022年,中铝集团安全环保健康部调研组现场调研后,综合评价绿房箐沟尾矿库为中铝集团“绿色尾矿库样板”。
加大科技赋能,打造效益尾矿库
尾矿库作为矿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与运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凉山矿业将科技赋能作为尾矿库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实现了既绿色环保又具有经济效益的“效益型”尾矿库。
技术研发,实现尾矿控污减量。凉山矿业投入130多万元,历经2年多的时间研发了“低碱度高浓度浮选关键技术”“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多项核心专利,通过优化现场选矿工艺流程和药剂添加制度,每年减少石灰用量3500吨;黄药用量每年少用30吨;硫化钠用量每年降低340吨左右,尾矿pH值由设计时大于9下降并稳定保持在8左右,实现了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有效降低了尾矿本身的生态环境风险。同时,凉山矿业从提高选矿技术指标、降低尾矿浮选药剂加入量及尾矿浆产生量、运用尾矿浓缩技术等方面着手,持续深入开展其他减少尾矿生态环境风险的技改升级工作,降低尾矿产生量,在尾矿库生命周期内实现尾矿减量约10万吨。
综合施策,抑尘增绿成效突显。凉山矿业摒弃播撒草籽让其自然生长的传统复绿做法,投入70余万元,因地制宜制定实施了绿房箐沟尾矿库子坝抑尘增绿方案,创新采用“喷淋降尘及灌溉绿化系统”“薄膜覆盖法”等综合性举措,架设供水管道2300多米、安装喷灌喷头800多个、在覆膜下植绿200多亩,彻底解决了子坝抑尘复绿难题,实现尾矿库现场子坝由尘土飞扬、黄沙漫天到碧草青青、绿意盎然的本质转变,成效显著,得到了会理县生态环境局的肯定,并在区域内积极推广。
环境、经济效益实现“双赢”。通过落实一系列尾矿库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生产组织管控,不断提升回水及时性,尾矿废水持续实现全循环回用。2019年以来,尾矿库每年回水250万立方米,每年从金沙江的生产取水量减少50万立方米,初步核算实现污染防治年增收经济效益300余万元,尾矿库生命周期内增收2000余万元,为公司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打下了坚实的环保工作基础。
凉山矿业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效提升尾矿库的管理水平,实现尾矿库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交出一份底气十足的“生态环保绿色答卷”。